聚焦解读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消毒工作的通知,


北京哪家白癜风最专业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解读《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消毒工作的通知》

消毒作为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在防控新冠肺炎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出现了消毒不到位和过度消毒并存的现象。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关键决胜阶段,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到科学消毒、精准消毒,避免过度消毒,减少过度消毒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问题,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消毒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要依法依规开展消毒工作,指出了当前消毒工作的重点和误区,同时强调要做好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冠肺炎

流行期间消毒工作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   为指导各地科学消毒、精准消毒,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现就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的消毒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依法依规开展消毒工作   

各地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疫源地消毒总则》(GB-)、《疫源地消毒剂卫生要求》(GB-)等方案和标准开展医疗机构、病例居住过的场所、转运车辆等特定场所的消毒。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社区和学校等场所的预防性消毒方法参照《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发〔〕28号)和《消毒剂使用指南》(国卫办监督函〔〕号)进行。   

二、采取科学消毒措施   

各地要精准施策、科学消毒,真正做到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无明确传染源时,做好预防性消毒,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物体表面消毒频次,加强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清洁消毒,做好垃圾、粪便和污水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做好个人手卫生。有明确传染源时,加强隔离病区、病例居住过的场所和转运车辆等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三、防止过度消毒   

各地要防止过度消毒,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雨雪天气不开展外环境消毒;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粉)对人员全身进行喷洒消毒;不对水塘、水库、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毒剂(粉);不在有人条件下对室内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四、做好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各地要确保消毒效果,做好消毒质量控制。所用消毒产品要合法有效,并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使用。要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可靠的消毒方法及消毒剂量,采取必要的检测手段,确保消毒效果。对消毒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预防性消毒和影响大的终末消毒,各级疾控部门要做好消毒效果评价。?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年2月29日

当前仍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时期,预防新冠肺炎,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重要措施,但是,不分场合、不了解消毒剂特性,大面积滥用消毒剂、对人喷洒消毒剂等行为,将导致人员中毒,对物品和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消毒要科学,防控要合理,切不可把消毒变成投毒。河北省疾控中心最新发布提示,介绍常用消毒剂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是指可溶于水,产生次氯酸,从而杀灭微生物的一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广谱消毒剂。常见的有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粉精、二氯异氧尿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氧尿酸、氯铵T等。适用于餐(茶)具、环境、水、疫源地等消毒。

对人体的危害

1.误服后可会导致口咽、食道和胃的烧灼感,出现恶心、呕吐、烧心、反酸、腹痛等症状。口服剂量大时可引起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吸入大量高浓度消毒剂后,可出现明显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甚至化学性肺水肿。

3.溅入眼晴会灼伤角膜、结膜,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

4.皮肤接触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后可出现皮肤局部水疱、红肿、皮疹等接触性皮炎表现。

酒精

又称乙醇,65%~80%的乙醇,可快速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脂病毒。

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等。

对人体的危害

1.使用大量乙醇擦浴身体或大面积使用酒精擦拭消毒,也会引起呼吸道吸入中毒,呈兴奋状态,心跳加快、颜面潮红、步态不稳、判断力障碍、动作不协调等。

2.如果对酒精过敏,会出现过敏反应。

3.酒精属于甲类致燃物,操作不当易引发燃爆,造成烧伤。

二氧化氯

室温时为黄绿色至橙黄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受光和热也易分解释放出氯气。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和芽孢、都有良好杀灭效果。适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餐(茶)具、饮水、环境表面和空气等的消毒。

对人体的危害

二氧化氯中毒主要为氯气导致的中毒。

低浓度二氧化氯对皮肤黏膜刺激性不明显,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

首先出现流泪、流涕、眼痛、鼻酸,以及头痛、头昏,咳嗽、喷嚏、咳痰、胸闷、气急等刺激症状,也可发生明显哮喘。

刺激症状出现的时间较氯气中毒迟,且逐渐加剧。

过氧化氢

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其水溶液又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微酸性。适用于隐形眼镜、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和空气等消毒。

对人体的危害

过氧化氢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中毒。

浓度大于10%的过氧化氢有较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可引起皮肤、眼、呼吸道、消化道的化学性烧伤。

过氧乙酸

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过氧乙酸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和芽孢。广泛用于空气、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空气及皮肤等的消毒与灭菌。

对人体的危害

对热不稳定,易燃烧,高浓度过氧乙酸可由剧烈碰撞或高热引起爆炸。

过氧乙酸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侵入体内,对眼睛、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均有明显刺激性和腐蚀性。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wfh.com/ysbj/130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