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张学智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国家重点专科中医老年病学术带头人,北京地区首届中青年名中医。擅长老年心脑血管病、慢性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耐药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返流性胃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清明时节——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有“天清地明”的意思,是春季里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气,这不仅与扫墓习俗有关,更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我们说,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在这样一个寄托哀思、乍暖还寒的清明时节,人们更应该注重调节饮食、起居和情绪。
这个季节容易“肝旺”,人容易烦躁、发火,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要调畅情志。调养精神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唱唱歌、听听音乐,这个时候进行是最好的。
饮食养生——清明是慢性疾病好发的时节
饮食宜清淡少吃发物——宜食粳米、芝麻、淮山
这时候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的话,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的发生,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饮食要以清淡为主
饮菊花茶散冬季寒邪——菊花养肝利胆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清明养生佳品——明前茶,喝明前茶可以清肝火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中国人有个老习惯喝“明前茶”,明前茶比较贵,像龙井、碧螺春等,为什么要喝明前茶呢?因为这个时候的茶可以清肝火,甚至我们可以适当喝一些菊花茶,它们可以养肝明目,对一些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很有好处。但是这些都属于绿茶,过量饮用会伤脾胃,对于寒性体质的人来说,或者脾胃虚寒的人就不宜多喝。
肝郁化火可服安宫牛黄——一定要经医生辨证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代人工作都很紧张,经常熬夜,导致肝火旺的人很多。工作特别累的人容易形成肝郁化火的体质,很多人单纯靠饮食来调节力量不够,这时就需
要服用一些力量大的苦寒药。比如我们中医比较有名的安宫牛黄丸,如果确定属于这种体质,这个时候吃是最好的。
心脑血管药物需减量——天气变热血管舒张
现在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好发季节,在冬天的时候血压容易升高,从这个季节开始由于天气变热,血管舒张,血压慢慢就趋于正常了,所以这时所服用的降压药物用量就要做适当的调整,包括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就要看看是不是需要减量。
起居养生——清明宜动不宜静,踏青运动最适宜
多变天气,平肝保暖不放松
清明时节,时而风,时而雨,天气似乎也变得多愁善感。风多、雨多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特征,但人们扫墓踏青,户外活动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风邪的侵犯。无论是扫墓还是踏青,都应做好保暖工作,最好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孕妇、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扫墓时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
清明时节,风比较干燥,加上人体内肝火旺盛,内外相结合,就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等症状,在外出时,除了保暖,还要多饮水。饮食方面,以平肝补肾润肺为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要避免吃燥性、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上市的果蔬。
外出踏青,着重护肤和胃
春季的野菜种类比较多,扫墓踏青后挖些或买些野菜带回家,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如果是在市郊挖的野菜,最好回家长时间浸泡,清洗一下野菜上的污染物。
清明时节正是植物性日光皮炎的易发季节,绝大多数野菜含有光敏性物质,容易引发皮炎。光敏性强的野菜有马齿苋、芥菜、灰菜、马兰头和红花草等。如果本身就有光敏性疾病,或曾被晒伤,以及有红斑狼疮者,在外出踏青时最好不要过多食入野菜。如食入较多野菜,最好不要晒太阳,否则皮肤会像暴晒过一样,满脸通红、火辣辣地痛,甚至会起大水疱。
从清明节开始,虫类的活动开始活跃,到野外应避免深入草丛,最好穿着长袖衣裤及长靴,束紧袖领及裤脚口,避免皮肤暴露。
春季也是花粉过敏症高发期,有过敏体质的人到野外扫墓应戴好口罩、墨镜,应选择花草树木上风方行走,必要时还应带上防过敏的药物。
外出踏青,尤其是带孩子出行的,注意不要随意采摘食用不认识的野菜、蘑菇。出现眩晕、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喝一些温水,人工催吐,医院就医。
扫墓凭吊,注意心理保健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因此,清明节期间,心理保健十分重要,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隐患和疾病的人,不要过度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焦虑症患者在扫墓时,更易产生时间紧迫感,出现自责、愧疚的情绪。因此要特别注意。
清明节,悲伤、抑郁的情绪,不宜持续得过久。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心情应保持舒畅,通过踏青、散步等活动,可调节心情,让身心达到愉悦的目的。
外出踏青,“动”得不宜大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习俗。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动与传统意义的锻炼有区别,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
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应不超过次/分钟,呼吸应不超过24次/分钟,中青年因人而异适当放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而且,登山也要考虑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很多人平时很少锻炼,不要逞强好胜一鼓作气地爬上去,以免发生意外。
文:根据搜狐健康内容编辑整理。
图: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及侵权,请联系shanyuanhusheng
.
普通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wfh.com/ysbj/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