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冬季,为了适应外界温度,阳气处在“闭藏”的状态,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并加强产热,以抵御寒泠。到了春季,人体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虽应气候转暖而开始疏泄。此时,阳气初生而未盛,阴气始减而未衰。故春时人体肌表虽应气候转暖而开始疏泄,但其抗寒能力相对较差。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水汽湿度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要数春季,春季极易乍寒乍暖,民间素有“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春冷透骨寒”和“春寒冻死牛”的说法。冬春换季时,冷暖空气展开了拉锯战,形成一条气流交界线——非连续线,由于非连续线的频繁出现,致使气候冷暖变化无常,白天下小雨,晚上则冷风嗖嗖,气温骤降,形成“倒春寒”。春季人体肌表开始变得疏松,免疫功能有所减弱,对寒邪与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不少人在天气变暖时脱掉防寒服,而一早一晚或降温时又不注意及时添加衣服,极易受凉感冒。所以,春季必须注意保暖、御寒,不宜减衣太快,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审慎。要像保护春天初生的幼芽,使阳气不致受到伤害,逐渐得以强盛,所以应该“春捂”。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冬季严寒激发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大量分泌,这些物质可使体内产热达到高度平衡。而春季到来,随着气温的变化,产热需要减弱,体内代谢发生变化,保持恒温的下丘脑不得不加紧工作。然而,下丘脑与体内各控制系统对气候的应变能力至少要几周才能调节好。在这种情况下,机体首先要减少寒冷引起的应激刺激,才能保持春季转暖信息的输入。初春气候忽冷忽热,突袭的寒流会引起生理的习惯性应激,此时,机体尚不能迅速地调节体温,加之冬季汗腺闭合,初春逐渐开泄,春寒极易使风寒侵入机体引起感冒,科学的“春捂”一般要到阳历的4月下旬,那时气温比较稳定,机体经过数周的调节才逐步适应。这就是“春捂”的道理。
春季冷暖无常,气温骤降或上升,一些年老体弱多病者往往可度“三九”,难耐“春寒”。因为气温骤降容易引起血管痉挛,血液黏稠,血流缓慢,血压上升,容易发生血栓和脏器缺血,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中老年和体弱多病的人应做好心脑血管病的预防、监测和治疗。
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万物生发的春天,一些人会出现“春困”现象。这是因为春回大地,人体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皮肤的血管和毛孔渐渐扩张,皮肤里的血液循环旺盛起来,供给大脑的血液也相对减少,加上春天温暖天气刺激和昼长夜短,使人一时无法适应。于是便产生了“春困”现象。正如孟浩然《春晓》所描述的“春眠不觉晓”。所以在春季应多参加户外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氧的吸收和利用以缓解“春困”现象。
在气候变幻莫测的春季还容易引起情绪不好。俗话说“菜花黄,人发狂”。因为春季变幻莫测的气候容易干扰人体固有的生理机能。春季天气转暖,气压较低,代谢进入旺盛期,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导致体内神经递质的分泌发生变化,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使精神行为发生异常改变,容易促使精神疾病发生或复发。在精神方面应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之机。还应借助春季生机盎然的气息进行外出踏青等户外活动,以调畅情志,愉悦心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俗话说“百草回生,百病易发”。春季万物复苏,草木萌发,生机勃勃,但也是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复制比较旺盛的时期。此时天气时冷时热,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细菌活跃,是各种疾病复发特别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应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室内注意开窗通风,戴口罩,勤洗手,防止病邪从口鼻而入。
春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空气里漂浮着大量的花粉、柳絮和微生物,对过敏体质来说,可谓危机四伏。一些人到了春季或换季就会出现过敏症状(过敏体质遗传或内分泌失调如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及垂体激素分泌失调也会引发过敏,吸入、食入、接触过敏原也会引起过敏):鼻痒、喷嚏、流清鼻涕、胸闷、气短、咳嗽、喘息、咽喉发痒、干咳、眼痒、流泪、结膜充血、眼睛水肿、过敏性肠炎、痉挛性腹痛,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过敏体质者要远离过敏原,出门戴口罩,清淡饮食,多吃粮食、蔬菜、水果。
春暖花开,蜜蜂起舞,很多人选择户外郊游,踏青赏花。而在花丛和灌木丛中玩耍最易被野蜂蜇伤。如果不小心遭遇蜂群攻击,要马上就地蹲下,用衣服护住头部(野蜂特别是胡蜂喜攻击人的头部)。经常户外活动和郊游者,应实行“三不主义”,即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不擦香水、不使用含有芳香味的洗发精或除汗剂。尽量穿长袖衫和长裤,戴帽子郊游,以防野蜂蜇伤。
若被蜜蜂蜇伤后立即用针头挑出毒刺(不能拔出,以免将毒液挤入体内),吸出毒液。蜜蜂毒液为酸性,可用碱性肥皂水、3%氨水或5%碳酸氢钠液反复冲洗、涂敷蜇伤局部。黄蜂蜂毒为弱碱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擦洗伤处。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时,多为严重过敏性反应,一定要立刻就近就医,给予系统抗过敏救治,防止过敏引起休克和喉头水肿压迫气道而导致窒息死亡。春季蛇类也开始活动,踏青应防毒蛇咬伤。
春季运动应注意勿剧烈运动特别是出大汗的运动,以免阳气外泄。高强度运动或出大汗的运动会导致钾的消耗和丢失而引起低钾血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wfh.com/kfhl/15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