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无路难开路更难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愚公移山”的故事并不只是传说,在南太行山的深处,隐藏着一个村庄,耸立于万丈悬崖之上,一度被外界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村庄——这就是郭亮村
千百年来,出村入村仅仅是靠着个台阶的天梯攀登,极其险峻,稍有不慎就会葬身崖底,村子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交流
直到有一天,十三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率领全村男女老少,在完全没有电力与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仅靠双手和铁锤在悬崖峭壁之上凿出一条通往村庄的隧道——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绝壁长廊”,俗称“郭亮洞”
绵延数百公里的太行山脉,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个省市,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在太行山脉的南部,也被称为南太行的深山中,隐居着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郭亮村
郭亮村矗立于海拔米的悬崖绝壁之上,是一座纯朴的石头村落,如今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鲜为外界所知
这就是被称作“绝壁长廊”的郭亮洞入口,是通往村子的必经之路
同时郭亮洞也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和世界最危险的十条路之一
说到郭亮洞就不能不提到曾经象征封闭、贫困的古道“天梯”,郭亮人便是走在这上边,将贫瘠的山货挑到山外换成日用必需品再挑进大山
为使郭亮的乡亲们不再贫困,为让身后的子孙不再行走险峻的天梯,一群铮铮铁骨的汉子面对天梯发誓:不惜生命,凿开绝壁,打通太行
年农历二月二,刚刚过完春节,由村中十三名壮劳力组成的凿洞突击队顶着风雪,腰系着麻绳,悬于峭壁之上握紧铁钎,舞起铁锤,在红岩绝壁上凿出一排排炮眼
十三名突击队员每天只有一毛钱的伙食费。为了早一天打开通往外界的通路,郭亮人卖光了牲畜,变卖成材的林木,甚至全村的老老少少,无论男女都利用农闲外出打工,用所挣到的全部收入购买雷管、炸药等材料,被人称为绝壁长廊的郭亮洞终于在年5月1日正式通车
历时5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用掉钢钎12吨,打烂了铁锤把
郭亮洞,全长米,高4米,宽6米
漫步郭亮洞,感受郭亮人不屈不挠,不畏艰险的精神,他们用汗水和热血打开了通往山外的大门
行走其间让人感到深深的震撼!
走在郭亮洞内,你会发现外侧凿有30多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天窗,当初是为了便于清排石碴的天窗,如今已经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同时也能清楚的看到矗立于悬崖之上的郭亮村
低头看,就是万丈悬崖
抬头看,不禁让人胆寒
挂壁公路上处处都有小心落石的警告牌,看起来很酥脆的大石块,好像随时会落下来砸到头上
顺便提一下,电影《举起手来》就是在此地取景拍摄
话说郭亮村的历史很久远,相传建于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郭亮,兵败失利退守太行山,凭借太行绝壁固守。从此,郭亮驻扎的山寨便以郭亮村的名字流传至今
这条挂壁公路是通往郭亮村的必经之路,其险峻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挂壁公路蜿蜒而上,进入崖上人家,崖上人家是郭亮村的一部分,顾名思义,住房都是紧贴悬崖边缘而建
如今崖上人家的住户已经不多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家家户户也都做起了小生意,站在崖上人家的一处观景台上下望,视野极其辽阔
绝壁长廊的出口,也是村口
郭亮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石头村,所有的房子、墙都是用石头堆垒起来的
其实像这种老房子并不多了,崖上人家已经开发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后期又建造了几栋小二楼,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
“十三壮士”之一,曾参与开凿郭亮洞的队员,体格依然健壮,如今在自己家门前做起小生意,卖些旅游纪念品
到郭亮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探访老村长申明凯,老人依然健在,而且看起来身体十分康健,腰不弯背不驼,牙没掉眼没花
如果来了兴致,他会用你并不难听懂的当地话为你讲述他曾经那段辉煌的历史
照片记录着他们的功绩,当时参与开凿郭亮洞的大队长,如今也是在自己家门前坐着小生意,卖些旅游纪念品
如果说当时开凿郭亮洞只是为了村民方便,那后来旅游业的发展,绝壁长廊使郭亮闻名于世那可真的算是功不可没了
很荣幸有机会和老村长合影留念
我发在朋友圈的文字描述是:郭亮的风景并不出众,但给人更多的是震撼与感动
在崖上人家的村口有一个很大的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以清楚的看到挂壁公路以及壮观的太行山脉
曲折蜿蜒的盘山小道,大巴在挂壁公路上穿梭
每个人都有童年的记忆,我的童年有一部分是这个样子的,不过不是石头房子,而是土坯结构,同样是木门,同样是铁闩,同样是房顶长满了荒草
推开那扇木门,仿佛打开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中国特色的春联与门神
在房子上刻字是一种民俗,寓意吉祥,最常见的如“福”、“禄”…如“泰山石敢当”、“太公在此”…
保存完好的木制窗棱
在村边走走,稀稀两两的民宅,处处都是石头堆砌的高台与石墙,还有成林的老树,宁静而幽邃
村口有家“生活着的民俗博物馆”,我不知该怎么称呼,说是博物馆,因为门口写着进门收取一元钱的参观费用;说是生活着的,因为这确确实实是一位老人的家,从柴米油盐到被褥一应俱全,户主是“十三壮士”之一,曾参与开凿郭亮洞,而且珍藏了当时的部分工具
很难想象,这就是当时的开山工具
给施工队送水送饭的竹篮和暖水壶
清理石渣的竹筐
经老人同意,走进了他的卧室,已经记不起来有多少年没有迈过这样的门槛了
走进房间,有股尘年的味道,不光是视觉,嗅觉也能感受到,就是那种老房子里旧家具散发出来的有些发霉的味道
卧室很小,土炕,锅台,老木柜,木柜上放着一些日用品
老人很好客,只是这椅子……我真的不敢坐……
与老人告别,也许是看我背着相机,老人一直在追问:“怎么样?怎么样?我家怎么样?”
我说:太棒了,您的房子就是真正的名俗博物馆
老人笑了
从村口走出来,结束了郭亮的行程
#周末踏青的一百种方式#
百度搜索:墨飞旅行,了解更多旅行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wfh.com/kfhl/1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