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馈赠


十分抱歉,若男阿姨又食言了,没有如约发表“花式肥皂”。利奇马台风来袭,昨天一早上班路上深深感受利奇马的威力之后,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若男阿姨无法直赴一线,还是在订阅号上尽一份心。话说此时,利奇马台风继续北上了,它从这里经过,留给大家一些“馈赠”。

若男阿姨这次要介绍的主题,是台风给的属于皮肤科的馈赠——台风过后常见皮肤病。

今天简单介绍皮肤癣菌病和刺激性皮炎。这两类疾病,在接触台风积水后最容易发生。

皮肤癣菌,隶属于浅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俗称“湿气”。由只侵犯完全角化组织例如角质层、毛发和甲的真菌引起。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

今天在“浅部真菌病”这一类中,主要讲“一般的炎症反应”中的皮肤癣菌病。皮肤癣菌病,按照侵犯的部位不同,可以命名为“头癣、须癣、面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

关于传播途径

皮肤癣菌不是内源性病原体——都是从其他地方传染来的,那有哪些途径?

我们可以从表格里看到,皮肤癣菌亲人、亲动物、亲土,当遇到台风天,刮风下雨积形成水,积水会将人体表面、动物皮毛表面、土里的真菌冲刷到水中,当我们的手脚接触积水、或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患皮肤癣菌病的概率就大大升高。

关于防治

如何避免感染皮肤癣菌?首先要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接触积水,保持皮肤干燥,及时清洗(可以用抗菌皂)受污染的皮肤头发。

但是,

如果不可避免地得了浅部真菌病,怎么办?可以口服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配合外用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联苯苄唑、布替萘芬等。建议至皮肤科就诊。

介绍完“浅表皮肤真菌病”,让我们立刻进入第二个主题——接触性皮炎。

什么是刺激性皮炎

皮肤接触外界物质后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包括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痤疮、荨麻疹、萎缩、光毒性反应及湿疹。湿疹可以是过敏性,可以是刺激性的。这里,我们主要讲刺激性皮炎(ICD)。

ICD是一种局限的非免疫机制介导的皮肤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患者体质和环境因素。当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封包和浸渍,可以降低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可能更容易患ICD。台风天气下的ICD的个体的主要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接触部位。婴幼儿和老人往往因为皮肤屏障脆弱,更容易患ICD,且表现出更重的症状。日常鲜少接触的诸多致敏物、刺激物在台风的风雨冲击下,从土里、建筑物里进入水中,直接接触积水的人群以及部位更容易患ICD。

台风天的刺激性皮炎有何表现?

在台风天气下,最常见的ICD临床类型是急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通常在接触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迅速到达顶峰,停止接触致敏物后开始愈合。患者会感觉烧灼感、刺痛和疼痛等。皮肤表现有红斑、水肿、大疱等,严重可出现坏死。这些皮损仅限于受到刺激物或毒物损伤的部位,边界清晰但不对称(比如下图,戴手表那只手有ICD,没戴手表那只手没有皮疹)。

上图为皮肤接触手表金属面的ICD

上图为患者贴“伤膏”后出现的ICD

关于防治

要如何避免ICD?就一个办法——避免接触积水和致敏物。

发现得了ICD怎么办?可以口服抗过敏药物,根据皮肤表现选择相应外用剂型。可能会有看官会提出,直接推荐某一种药膏就好了,若男阿姨这样写分明是想卖关子。其实并不是这样,皮肤的水疱和红斑就要使用不同成分、不同的外用剂型,而且随着ICD病程的变化,外用剂型会有所调整,成分也会有所变化,不是“从一而终”的。

由此,建议至皮肤科就诊。

参考文献:皮肤病学(教材版)第2版主编JeanLBologniaJosephLJorizzoRonaldPRapini。

完,谢谢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wfh.com/jbzd/129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