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贴引发的迷案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皮肤健康是身体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过敏不少见,老百姓常听说有人对食物(如鸡蛋、牛奶、海鲜等)过敏或对尘螨、动物皮毛过敏,对膏药贴过敏的很少听说。近期接诊一例膏药贴引发的皮肤问题,今天长海皮肤客串名侦探柯南,讲一讲膏药贴引发的迷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张最近跑步频率增多,膝盖有点痛,自己觉得是拉伤,在药店买了止痛的膏药贴。他睡前贴上后第二天早起发现贴膏药地方的皮肤发红发痒,以为贴的时间长不透气,于是晚上只贴了三四个小时。第三天早晨他是被痒醒的,一看膝盖皮肤红肿,还鼓了好多个水疱。

张妈妈生活经验丰富,初看以为儿子烫伤了,让他用牙膏涂抹;张爸爸热爱武侠小说,听了来龙去脉后断言这是中毒,医院解毒。小张哭笑不得,怎么贴了两次膏药贴后皮肤反应这么大,到底是这么回事呢?仔细看了说明书的成分表,就是中药,难道威力这么大吗?医院后预检护士建议他看皮肤科,医生询问病史并检查后告诉他这是贴膏药贴导致的接触性皮炎,是过敏引起的的,不是烫伤,更不是中毒。小张回忆以前贴胶布也会过敏,但没这么厉害。至此,膏药贴引发的迷案终于水落石出,小张再也不敢随便贴膏贴。

图1.膝部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1.接触性皮炎的概念

接触性皮炎(contactdermatitis)属于皮炎湿疹类疾病,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出现的急慢性炎症反应。顾名思义,“接触”是关键,接触才会致病。

2.接触性皮炎的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刺激性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与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或毒性物质有关,接触物本身有强烈刺激性,大多数人接触后都可能发病。皮肤损害多局限于直接接触部位,边界清楚,停止接触后皮肤症状可消退。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又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Ⅳ型超敏反应,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接触物为致敏因子,虽然不具有刺激性或毒性,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引起皮炎。即使接触这类过敏原的量很低,依然会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仅在少数人中发生,有一定潜伏期,皮损往往广泛性分布,易反复发作。

3.常见接触性过敏的致敏物及可能来源

接触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和气源性接触。

包括染发剂、化妆品、义齿、金属制品(眼镜架、耳环、项链、手链、皮带扣等)、皮革制品、橡胶制品(如橡胶手套)、无纺布(面膜贴、敷料贴、膏药贴)、空气源性(喷雾剂、香水、化学粉尘、花粉等)。

膏药贴引起的过敏并不少见,曾有文献报道“消痛贴膏”[1]引发接触性皮炎,三伏贴[2]、穴位贴[3]等都有引发过敏的报道。

4.接触性皮炎的治疗

首先应当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对症处理。对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应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和可疑的致敏因素,以免复发。根据患者皮损的不同表现,医生会选择系统药物(口服或静脉使用药物)治疗和外用药物治疗。

5.过敏原检测的方法

对于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炎、手部湿疹、化妆品皮炎等疾病的患者,可进行皮肤斑贴试验(一种检测过敏原的辅助性诊断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皮肤病急性发作期不宜进行试验,不宜用高浓度的原发性刺激物测试;为避免试验出现假阴性,受试前1周及受试期间避免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受试前3天和受试期间避免使用抗组胺药。受试期间避免斑贴部位淋湿或移位,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wfh.com/jbzd/121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