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妹子到了秋天换季的时候,就会出现干皮,起皮屑,有的还会红肿,发痒,出现换季过敏的状况,这是因为气温和湿度变化较大,影响皮脂腺的脂质分泌,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紊乱,水分大量流失,肌肤表面容易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轻微损伤,易受外界刺激,同时,换季时的外界环境如:空气中漂浮物等也有变化,容易产生敏感甚至过敏现象。换季护肤的关键步骤是“保湿”和修复屏障功能,充足的水分可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代谢,维持皮肤天然屏障的形成,使皮肤履行正常功能;如果肌肤的再生能力稍差,可以通过外界补充修复肌肤屏障功能的成分。
但是如果你的皮肤经常自觉灼热、紧绷、干燥、瘙痒,容易出现红斑、丘疹、脱屑,大面积爆痘,出油严重,使用水乳有刺痛感,不能有效适应季节更替、气温变化,不能耐受日常化妆、护肤,那么您的皮肤屏障功能可能受到损伤,要引起个人重视了。
皮肤屏障广义包括物理屏障、色素屏障、神经屏障、免疫屏障。狭义主要指物理性屏障,我们平时说的都是物理屏障。
物理性屏障由皮脂膜、角质层角蛋白、脂质、“三明治”结构、砖墙结构、真皮粘多糖类、粘多糖类等共同构成,抵御外界有害、刺激物、日光进入,同时具有保湿及调节抗炎作用。皮肤物理屏障受损将引起皮肤干燥,皮肤老化、色素沉着异位性皮炎、湿疹、银屑病、鱼鳞病、日光性皮炎等皮肤敏感、刺激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皮肤油腻,皮脂溢出性疾病,如座疮、酒糟鼻、脂溢性皮炎。
皮脂膜为覆盖于皮肤表面的一层透明薄膜,又称为水脂膜。主要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角质层细胞崩解产生的脂质与汗腺分泌的汗液乳化形成,呈弱酸性,其主要成分神经酰胺、角鲨烯、亚油酸、亚麻酸及脂质成分,具有锁住水分及一定的抗炎作用,大部分恢复皮肤屏障的产品都会添加此类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
“砖墙结构”砖墙”代表角质形成细胞;“灰浆”则指角质细胞间隙中脂质(含神经酰胺、脂肪酸、胆固醇),“砖墙”和“灰浆”使表皮形成牢固的结构,限制水分在细胞内外及细胞间流动,保证不丢失水份,使皮肤维持重要的屏障功能.
角质层“三明治”结构 “三明治”结构存在于角质层中,厚度约为13nm,由三层组成,第一层及第三层由晶状体网格结构组成,中间是液相,由类脂构成,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由于存在少量流动的长链饱和烃链,靠近液相的晶状体结构具有缓慢的流动性。层状结构形成过程中,神经酰胺与胆固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在其横向堆积中,是脂肪酸在起作用,“三明治”结构在角质层的保湿、保护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皮肤屏障有锁水和防止细菌侵入功能。
从以上可看出,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中的脂质和角质层之间的脂质,其来源和成分是不一样的。前者来源于皮脂腺分泌物,主要成分为角鲨烯,后者来源角质形成细胞,主要成分为神经酰胺。表皮的屏障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其功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角质层细胞蕴含“天然保湿因子(NaturalMoisturizingFac-tor,NMF)”,天然保湿因子是由氨基酸组成,能储存水分。此外,细胞间脂质将角质层各个细胞紧密地联系起来,防止水分流失。再加上皮脂腺的分泌造成天然的油脂膜,肌肤的水分就得以保存,皮肤就变得润泽。相反水分减少便造成干纹和幼纹。角质层肩负着皮肤保湿润泽的重任,是一个天然锁水及具防御力的屏障,能防止皮肤水分流失,发挥保湿功效。第二是防止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进入人体而引发疾病。
皮肤屏障功能
皮肤的屏障功能具有双向性,一方面保护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有害因素的损伤,另一方面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丢失。
如果皮肤屏障受损,就会导致皮肤保湿功能下降,出现干燥、脱屑、瘙痒等症状。年全球皮肤免疫学进展的重大发现之一:“当皮完整时,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或病毒等共生菌不致病,一旦表皮受损(即皮肤屏障破坏),这些共生菌就会进入真皮而引发免疫性炎症反应”。
1.保护真皮层物理性损伤的防护 皮肤对机械性损伤(如摩擦、挤压、牵拉以及冲撞等)有较好的防护作用。表皮角质层致密而柔韧,在防护中起重要作用,经常受摩擦和压迫部位(如掌跖)的角质层可增厚,甚至形成胼胝,后者显著增强皮肤对机械性损伤的耐受力。真皮内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交织成网状,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展性。皮下脂肪层对外力具有缓冲作用,使皮肤具有一定的抗挤压、牵拉及冲撞的能力。
防晒皮肤对电损伤的隔绝作用主要由角质层完成,出汗或其他原因使角质层含水量增多时,皮肤电阻减小,导电性增加,易发生电击伤。皮肤对光线的防护主要通过吸收作用实现,皮肤各层对光线的吸收有选择性,如角质层主要吸收短波紫外线(波长~nm),而棘层和基底层主要吸收长波紫外线(波长~nm);黑素细胞生成的黑素颗粒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因此黑素细胞对防止紫外线损伤具有重要作用,黑素细胞在紫外线照射后可产生更多的黑素颗粒并输送到角质形成细胞中,使皮肤对紫外线的屏障作用显著增强。
2.减少护肤品对皮肤的刺激化学性刺激的防护 皮肤角质层是防护化学性刺激的最主要结构。角质层细胞具有完整的脂质膜、丰富的胞质角蛋白及细胞间的酸性糖胺聚糖,有抗弱酸弱碱作用。正常皮肤表面一般偏酸性(pH值为5.5~7.0),对碱性物质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称之为碱中和作用。另外,皮肤对pH值为4.2~6.0的酸性物质也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称之为酸中和作用。
3.防止细菌感染和炎症微生物的防御作用 皮肤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经常会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因此皮肤对微生物的防御作用显得极为重要。致密的角质层和角质形成细胞间通过桥粒结构相互镶嵌排列,能机械地防止一些微生物的侵入。角质层含水量较少及皮肤表面弱酸性环境不利于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角质层生理性脱落,也可清除一些寄居于体表的微生物。一些正常皮肤表面寄居菌(如痤疮杆菌和马拉色菌等)能产生脂酶,可将皮脂中的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后者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白念珠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锁水保湿保持正常PH值和皮肤养分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 正常皮肤的角质层具有半透膜性质,体内的营养物质、电解质不会透过角质层丢失;同时角质层及其表面的皮脂膜也可使通过皮肤丢失的水分大大减少。正常情况下,成人经皮肤丢失的水分每天约为~ml(不显性出汗),但如果角质层全部丧失,每天通过皮肤丢失的水分将增加10倍以上;如将表皮全部去除,则体内的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会大量丢失,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的皮肤屏障是不可忽视的一道重要护肤细节,护肤要先从了解皮肤知识开始,所以爱美的你为了自己的皮肤一定要仔细了解,今天的内容比较多,先到这里,明天会接着讲,我们的皮肤屏障为什么会受损。
点击阅读原文可看到关于皮肤结构的上期文章。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wfh.com/byjs/1003.html